上海發展新動力

導 語
一直走在改革開放發展前列的上海面臨著新的挑戰,同時也在不斷尋找自身發展的新動力。在人才、投資、消費等六大領域,上海應該如何調整方向,不斷開創發展的新航線🦸♀️?
進入新世紀以來,上海對接國際通行規則,深化改革開放,經濟發展水平一直走在全國前列,近幾年又開啟了創新驅動發展的新路。但現在的上海還沒有徹底擺脫資源驅動、要素驅動🎈、資本驅動的老路,戰略性新興產業還沒有成長為支撐經濟增長的主引擎。當前👨🏼🍼🛄,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原有支撐增長的優勢因素持續弱化,新的經濟形態、產業形態不斷湧現,上海的發展動力發生了新的變化,本文旨在對此進行探索👰♀️。
上海崛起具備充分歷史條件
第一,人才動力🧑🏼🏫:就業結構持續優化,高端人才加快集聚🌅。上海市政府一直在不斷推行新的人才政策以推進人口結構的深層優化🏋🏼🚣🏽♂️,整體提高人員素質🖐🤽🏽♂️、留住人才,進一步開放、突破人才發展機製✤,以此促進經濟發展。自2003年以來,第一產業從業人員占總從業人員的比重越來越低,從9.07%下降到3.09%。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占比不斷提高,2003年,第二產業從業人員占比為46.04%,而2017年上升到56.76%;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占比從51.93%上升到65.54%🧘🏽♀️。在人口總量上升的同時🪽,上海人口結構也在不斷優化✵,適應著不斷更新的社會經濟狀態🙈🥱。

第二🫃🏿,消費動力🚓:消費市場對經濟增長貢獻顯著🎻。上海最終消費率多年來保持穩定增長,且一直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008年到2017年,上海總體消費規模實現了較快增長,最終消費支出總額由7172.67億元上升至17550.97億元,年均增速10.45%,高於GDP年均增速9.03%👨🏿✈️,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顯著。上海最終消費率從2008年的51%持續上升到2017年的57.3%,也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同時,消費對經濟、稅收和就業貢獻顯著🫵。2018年👷🏽,上海市商貿業就業人數達到333萬人,貢獻了全市近四分之一的就業崗位🧅。2018年全市商貿業增加值5002.95億元,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15.3%。消費稅作為政府財稅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2008年到2017年年均增速14.26%👲,占全市稅收比重長期保持在6%左右。


第三🧼,土地要素動力:有償出讓土地使用權推動城市建設。2003年到2017年,上海市房地產開發投資額總體呈上升趨勢🧝🏿♀️,從2003年的901.24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3856.53億元,漲幅高達327.91%,為房地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資金支持👨🦽。上海政府不斷針對當期發展現狀製訂高質量的用地製度,例如,在市場化階段的21世紀初👼🏼,利用一系列針對性措施,逐漸將重心轉移到金融方面🌖😂。土地出讓製度從根本上刺激了上海金融的前期聚集,為上海建設國際金融打下良好基礎🍋。

第四,資本要素動力:對外開放不斷深化,國際資本流入規模逐年攀升。2013年至今🏋🏽🫄🏼,上海主要通過自貿試驗區推動服務業的深度開放,不斷優化服務業國際直接投資結構。從圖5可以看出🧟,自2003年以來,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數量直線增加,到2017年已增長到625家🥉,相當於2003年的11倍👩🏿🚀。從圖6可看出🖕🏽,在我國2001年加入WTO後受到產業開放和市場開放紅利的支撐🌨,上海吸收的國際直接投資不斷增加。2003年以來📜,外商直接投資金額上升🏋🏼♀️,在2015年達到一個巔峰。經濟一體化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突出現象,並成為未來世界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而到2016年,外商直接投資金額出現一個小幅度的回落,下降到185.14億美元,降幅為0.24%,說明全球經濟增長乏力、不確定因素較多,也對上海的外商投資造成了影響💆🏻♂️。這提醒了上海應當適時轉變投資重點。


第五👟💇🏻♂️,產業發展動力: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新型工業體系已經建立。目前上海產業中,工業仍占較重要的地位。圖7展示了2003年以來的工業勞動生產率和工業總資產貢獻率的變化趨勢。2003年到2007年,上海市工業勞動生產率總體呈上升趨勢,工業勞動生產率基本保持在10%以上,反映了第二產業對上海經濟發展的貢獻始終保持在一個較高水平。

圍繞“建設世界級城市”這一戰略,全市工業實施新一輪的布局調整,為了建設與世界級城市相匹配的新型工業體系,上海郊區工業一方面全面參與到全市支柱工業的發展中,以新興產業的發展推動自身的產業升級;另一方面加大對傳統工業的改造力度,以技術改造和產業集聚實現產業升級👇。
第六,製度優化動力🙋🏽♂️:改革釋放製度新動力,營商製度環境不斷優化🧑🏼🎤。20世紀90年代,作為改革開放的最前沿😌,上海實現了兩大跨越:浦東的開發開放和“四個”的建設;21世紀中國加入WTO,上海繼續發揮引領作用,為全國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路徑;2010年的世博會為上海註入了發展城市的新活力,在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拉動、城市品牌營銷🏉、產業轉型升級等個方面有了質變,率先開啟了“創新驅動、轉型發展”進程🚵🏿。
十八大以來,中國進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階段,上海設立自貿區,並建立了上海功能體系中的第五個——科創。全球科創的新定位😷,契合了城市發展的方向👱🏿,有助於上海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融合建設,也賦予了上海更為長遠和持續的動力。
上海發展動力出現新趨勢和新挑戰
第一,人才領域:人才管理機製不夠靈活。近年來上海一系列的人口調控政策執行缺乏系統協同推進,容易“誤傷”各類人才🦒。對標全球具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城市,上海在人才發展的體製機製方面仍存在瓶頸。外國人永久居留證製度門檻還是較高,頂尖人才引進不足,缺乏真正具有國際水準的大師級人物和高層次創新團隊。人才管理機製不夠靈活🗾、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率低等現象,都影響了人才的集聚🧝🏻♀️👢。
第二,消費領域:消費升級與監管模式不匹配😭。目前,消費監管方式的改革還沒有完全跟上消費模式升級的腳步。由於口岸貿易便利化不足,目前國外品牌新產品進入上海市場仍需較長周期↕️👐🏻,流程較多,通關成本較高💂🏼🥃。“保稅展示”只展不銷,報關操作流程復雜🏌️🔙,影響全球巡展類產品進入上海市場。同時🪂,由於面向新模式新業態的相關法律法規缺失,傳統監管方式跟不上新業態的發展,一些行業管理部門對跨境電商👩🏼🦱、混業經營等新業態新模式管理問題瞻前顧後,服務消費領域的市場準入和開放政策製度欠缺,相應的體製機製還沒有跟上消費升級的步伐。
第三🧑🏽🦰,國際資本領域:國際直接投資增速下滑。改革開放40年來🧜🏿♀️,上海一直是國際資本流入的重點地區🤟🏼。但是在2016年以後🧑🏻🔬,上海面臨著國際直接投資增速的下滑🧘🏿♀️,尤其是製造業國際直接投資自2008年以後不斷的下滑🏌️,使得上海引用國際直接投資的動力減少🔹❗️。而且↗️,土地、勞動和生活成本的急劇上漲,也給上海引用國際直接投資帶來難題🛌🏻。
第四,產業創新領域:原創研發動力不足。近年來⛹️♂️,上海工業發展速度有所減緩。從圖7可以看出,工業總資產貢獻率在2003年到2017年間比較穩定,基本集中在10%到14%之間,波動幅度不大🛳,總體來看工業企業的獲利能力比較強🧤。但上海工業總資產貢獻率自2010年來逐步趨於平緩,並開始呈下滑趨勢。
第五🚚,城鄉統籌發展領域👩👩👦👮🏽♀️:郊區與市區發展不平衡。2013年後🦸🏿♂️🚣🏿♀️,但土地總量有限且土地增量減少,需控製土地開發強度🐫,節約集約用地👨🏿🦳,科學劃分功能區域。上海面臨著如何盤活存量土地的問題,這就需要將土地統籌用於高質量產業項目🕉,將資源由低效企業轉向高效企業🧑🧒,優化完善城市布局和土地資源配置。同時🛥🥓,也要將城市建設重心轉移,統籌區域和城鄉協調發展🧺,充分發揮重點地區在帶動區域發展中的作用🟰。

第六,營商環境領域:城市治理模型有待轉型👩🏿🍼,營商環境還需改善⛏。對標國際先進城市🧖🏽♂️,如新加坡☄️、奧克蘭等,上海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仍然任重道遠⛹🏿♀️。未來一個時期,上海城市治理模式需要進一步轉型🛥。當前🥷🏻,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尚未充分發揮👨🏿🦰,利益多元化與收入分配主體間的差距加大,基層治理模式有待優化。為此👩❤️👨,要靠政府管理體製改革來充分釋放製度紅利✧。
把握上海發展新航向
第一,發揮人才動力:提高人口素質🥣,優化人才結構。在人才數量增加的同時⁉️,也要註意質量的提升,並著重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人😮💨。要全面規劃人才分布🙇🏼,不僅需要高學歷人才😹,還需要服務專業人才;要完善人才引流製度🧑🏽🎤,優化人才結構♑️,讓不同人才在總量中占合理的比例👲🏿。還要為不同階段調整出最適合的人口結構,建立柔性人口流動機製🪂,實現城市與人口高度匹配👨🦽➡️。與此同時❗️🧤,還可以通過建立戰略性機製培育自己的核心人才,培養適合上海市經濟發展的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人才🧑🏻🎓。
第二🧑🏻🦳📽,發揮消費動力♿️:把握消費升級方向,加強市場供給側改革,培育消費新增長點。針對大量消費外流現象🙆🏻,應該進一步支持跨境電商、進口商品直銷🥁🤹♂️、市內和口岸免稅退稅店等的發展,積極優化國際中高端商品和服務品牌在國內的布局定價機製🕞,降低中高端進口消費品價格🫅🏽👩🏽🎨,提升服務水平,逐步引導境外消費回流。同時,要結合全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國內貿易流通體製綜合改革試點♣️,加快創新消費領域法規政策製度供給,積極接軌國際規則🧑🏻⚖️、國際慣例,引入國際通用的行業規範和管理標準🏌🏻。
第三,發揮金融資本動力:抓住資本市場開放機遇,建設全球資產管理👴🏿,實現資本流入新跨越。上海市可以積極吸引全球知名資產管理機構和各類總部型、功能性金融機構,鼓勵和支持外資金融機構發展,吸引外資金融機構將區域性乃至全球性總部設在上海;還要發揮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溢出和輻射效應,利用主場優勢👲,推動商品和服務新領域🤏、新業態、新模式國際直接投資項目落地,並不斷完善金融業開放和資本市場開放之間的關系👻。
第四🥼,發揮產業創新動力👩🏼🏫:加大對關鍵技術的研發支持力度,打造一批高端製造產業基地。針對當前製造業的問題,上海要根據當前製造業產業鏈的形態來布局各個環節的創新工作。吸引外資立項並實施一批關鍵領域的技術攻關項目,加快突破製造業發展的技術瓶頸👨🍳,提高科學技術在生產實踐中的利用率😁,使科技成果更快被運用到生產過程中,運用到關鍵技術的攻堅克難過程中👩🏽🚒🎐,從而提升上海製造業的全球競爭力。
第五,發揮城鄉一體化動力:加強財政支出全市統籌,提升基礎設施費用,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了促進經濟長久發展🙇🏿♂️,上海市需要提高郊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統籌城鄉社會事業發展🧧,促進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在醫療和基礎教育等方面推動城區和郊區合理布局。同時,還要推動郊區城鎮產業和各類園區創新升級🫰,推進郊區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全面創新,加強新城和鎮域空間內的產城融合、加快淘汰郊區落後產能。通過這一系列措施💾,促進城鄉形成職能一體化和空間一體化,令城鄉之間互為資源👰🏿♀️、互相服務👱🏿♀️,達到使城鄉兩個異質系統在經濟🍎、文化😷、生態等要素上優化組合💂🏻♀️、交融協同🌷、和諧發展的目的。
第六💪🏿⏰,發揮製度變革動力:向學習型、創新型和服務型政府轉變🟪。經濟與社會發展對上海市的政府管理體製提出了新要求,要建立優化包容性創新體製機製,從管製型政府向學習型🙅🏽♂️、創新型和服務型政府轉變。政府要與時俱進,註重研究產業融合發展的趨勢和規律,創新政府管理的重點和方式,通過機構合並、職能整合、信息共享📔、監管共認等方式,利用大數據、智能化技術等優化監管手段,實現政府管理扁平化🔬🚌,增加管理寬度,減少管理層次,形成多部門聯動的常態化。未來🫶🏿,上海市應積極推行扁平化管理,優化人、財💈、物等各類資源要素的配置,提高決策效率和管理效能。
總之🧑🚀,上海在未來世界城市體系中的功能和角色將發生重大變化,由亞太地區有影響力的國際大都市成長為具有全球輻射力和影響力的綜合性全球城市。與現有的全球城市相比👩❤️👨🪔,上海的崛起有歷史規律性和必然性。但是,為了更好更快地實現崛起,在未來的發展進程中👩👩👧👧,上海還需找準發展點🛌🏿,發揮人力、資本、創新🤰🏿、製度等要素的作用,不斷釋放新的發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