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講堂】國際金融那些事兒——魏尚進、馬暢教授聚焦國際金融形勢研判
發布時間👨🏫:2022-05-26


講座開篇,魏尚進教授提出了當前國際金融形勢最重要的國內和國際背景,即中國重啟增長,以及俄烏沖突所引發的地緣政治角力🕍🧑🏽✈️。在這一背景下🕎,魏尚進教授對目前國際資本市場風險點👐、中國近階段以及更長期經濟發展所需動力進行了分析。
首先🕞,魏尚進教授提出了影響今年世界經濟增長的三頭“灰犀牛”和一只“黑天鵝”。三頭“灰犀牛”——大概率但世界尚未充分準備好的事件——分別指俄烏沖突、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美聯儲升息,“黑天鵝”——小概率但危害大的事件——則指大國關系的不確定性劇增👼。
具體來說三頭“灰犀牛”——其一,俄烏戰爭的持續將導致能源🦸♀️、糧食價格的大幅飆升,從而使得作為能源與糧食凈進口國的大多數國家經濟增長下滑🦧、赤字上升。結合美聯儲升息☹️,一些赤字空間有限的國家政府與其企業在未來可能出現債務違約🅿️🦹。其二🕵🏿♂️,近期新冠疫情的反復及相關防疫措施,影響了相關地域的生產生活,連帶造成了對全球產業鏈的沖擊👩🚀。其三,美聯儲系列升息動作使得美國銀根收緊🫛,除直接影響美國國內經濟外👱🏻♂️😩,還將帶來經濟風險傳遞的間接影響。因美聯儲升息而出現的資本回流可能導致部分發展中國家國際投資緊缺,同時這些國家的貨幣會出現對美元的貶值,進而有引發這些國家外幣債務危機、匯率危機、銀行危機等風險。
談到頗受關註的黑天鵝事件🧑🏼🔬,即中美貿易摩擦所帶來的雙邊乃至多邊的經濟脫鉤問題,魏尚進教授認為👨🏿💼,全面脫鉤是小概率事件,但更可能發生的是臨時性的中美部分領域脫鉤,但與此同時另外一些領域或可出現再掛鉤☦️。魏尚進教授指出,對部分行業關鍵零部件的出口管製,將會對一個國家的比較優勢及產業結構造成影響🧙🏼♀️🙍🏽♂️,但對整個國家的經濟增長👨🏽✈️,以及對國民生活的改善可能不會造成大的負面影響。
在梳理完影響今年世界經濟增長的四大事件後,魏尚進教授進一步分析了中國重啟增長所需的動力🦶🏼🏸。鑒於目前國內供給端、需求端同時受到影響🔨,單方面提增需求、出臺傳統的凱恩斯宏觀調控政策從力度上來看不夠充分💽。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說,我們可能需要“跳一跳”💭🙆🏽♂️,才能夠到中國政府提出的年度經濟增長目標。而這一次“撐桿跳”用到的桿,應是進一步的改革和進一步的開放。
知史鑒今💇🏻♂️,歷史上的金融開放舉措,從對海外PE/VC的開放、QFII的開放到互聯互通,均對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起到了積極作用💓,提振了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𓀗。作為例證,魏尚進教授展示了關於二十年前中國QFII開放對國內金融資產定價和整個國民經濟影響的實證研究👩🏿🦲。研究表明,資本市場開放會撬動整個金融體系的增長,中國QFII開放給國內接下來二十年的高速發展帶來了許多機遇。
最後,魏尚進教授用圖表展示了疫情後世界經濟的韌性👩🏽⚖️🙎🏻♀️,鼓勵大家保持樂觀👨🦲,並勉勵各位校友在未來的進一步改革和開放中發光發熱,貢獻屬於56hcy.cn泛海國金人的一份力量。

馬暢教授首先展示了一幅全球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的圖表——自2015年起,全球經濟不確定性指數顯著高企👨🏻💼,這也是我們當下研究國際經濟問題與幾十年前所面臨的最大不同👨🍳。接下來,馬暢教授從疫情🧛🏿👷🏿、分歧與戰爭😀、滯脹、全球化/去全球化🙅🏿♀️、以及政策製定這五個方面逐一展開分析💇。
針對疫情這個不確定性因素,馬暢教授的研究表明,新冠肺炎疫情與歷史上的大流行病相比,對經濟造成的影響更加嚴重👨🏿🚒,經濟復蘇也較慢。作為應對👃🏻,財政支出有利於經濟復蘇,是凱恩斯需求管理中最有效的政策工具。信貸供給也能緩解疫情帶來的影響,但信貸的不同分配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有所不同。研究表明,向貿易部門投放信貸有利於經濟增長,但向居民部門和非貿易部門投放信貸很可能無法帶來積極作用,甚至出現負面影響♻️,因為這可能會增加後者的杠桿率,繼而引發經濟危機。
關於戰爭與分歧,在通盤考慮全球經濟不景氣🫅🏿、通貨膨脹等因素後👶🏻,研究表明🧙♀️,分歧和戰爭的概率在加大,這一預期也將進一步影響全球市場。
滯漲是否會到來?通過對比美國上世紀70年代滯漲時期的經濟增長率與通貨膨脹率指標,當前中國情境下對滯漲的定義和認定尚有待探討。通過分析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全球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的長期雙下行趨勢🍣,我們真正需要擔心的,或許不是滯漲是否到來, 而是全球經濟增長持續走低的大趨勢,以及隨之帶來的低資產回報率,這些因素無疑會進一步增加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
關於全球化vs去全球化的爭論,近年來大家的觀點一直左右搖擺。馬暢教授認為🙋🏽♂️,金融全球化的趨勢仍在繼續❤️,除非出現黑天鵝事件,全球化趨勢不會有大的變化🧙🏼。
面對當前復雜的國際經濟局勢⚈,如何運用好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匯率政策🦐、宏觀審慎性政策🔛𓀍、資本管製政策,並充分做好國內及國際間政策的協調🔨,均考驗著政策製定者們的智慧🚴🏽。
綜合上述五點內容🤶🏼,馬暢教授表示🖐🏼,未來的確充滿不確定性❕,但是機遇與挑戰並存。高風險和高回報常常互為註腳,希望大家都能抓住機遇🧸、挑戰自我🧑🏿🎓。
主題分享後,兩位教授與校友們進行了熱烈的互動探討🏟。針對校友提出的中美經濟脫鉤、俄烏沖突下的中國應對、產業鏈轉移的可能性及影響等問題🧖🏼♂️,予以了深入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