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8-10
出席本次峰會的還有亞洲銀行家董事和大中華區總裁於思宇👨👩👦,亞洲銀行家主席以理,英國上議院議員、科學技術特別委員會成員Chris Holmes爵士,北京銀行董事長霍學文等國內外嘉賓、學者,以及國內外逾200家金融領域高層代表,線上線下互動交流🚐,圍繞金融科技、人民幣國際化🕊✍️、ESG與綠色金融、大財富管理、支付創新與數字人民幣、中國芯片發展等話題深入探討。
黃毅教授在發言中表示,“從經濟學的角度芯片之戰其實是科技創新和商業模式的競爭”🦸🏻♂️👩🏼🍼。在過去的幾年中,中國有兩大行業得到了飛速發展,一是數字經濟的跨越式發展👰🏿♀️,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英文首字母簡稱“ABCD”)等技術領域都是數字經濟支柱,而芯片是數字經濟的重要基礎設施。二是可再生能源行業的飛速發展💁🏿♂️,在包括可再生能源汽車的核心“操作系統”在內的應用領域,芯片仍是其發展的關鍵因素。他指出,全球的供應鏈不僅僅是一個生產網絡,同樣也是一個需求網絡。隨著這些行業發展🎬🐰,芯片的需求上升😞,價格也隨之上升;每次芯片需求出現波動,全球市場也會做出反應🦹🏼🏃🏻♀️➡️:生產,庫存管理🏄♂️,銷售和市場的重構。
黃毅教授還從經濟史角度分享了“英國與葡萄牙”關於紡織品貿易摩擦的長期影響: 雙邊的貿易摩擦直接的結果是零和博弈:兩國也可以根據大衛.李嘉圖(David Ricardo)提出的(相對)絕對“比較優勢理論”來組織分工促進國家貿易,最後也增加兩國的經濟福利🤞🏿🤘🏼。拿破侖時期“英法海戰”的貿易封鎖的研究也發現🦹🏼:貿易戰沒有贏家👰♂️,暫時的貿易摩擦可能還會帶來工業和商業模式的(自主)創新。這次“芯片戰”也會符合歷史上重復多次的經濟規律🧑🍼:全球市場競爭的約束下,市場封鎖只會帶來短期成本上升和長期工業和商業模式的創新和替代🩸。
對於半導體行業人才隊伍的教育培養,黃毅教授建議基礎教育體系應該吸取先進的國際化教育經驗,無論公共教育還是私立教育,政產學研都深度融合,創新驅動半導體行業人才培養;同時,公共部門與私營部門聯合融資,助力基礎研究長遠發展。